“您好,这是华漕制作的垃圾分类知识宣传手册,请参考对照做好垃圾分类工作,严格遵守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践行垃圾分类新时尚。”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5月22日至28日是首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 华漕镇先后向全镇19个居委、11个村、600余家沿街商铺发放了40000余份倡议书 ,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强化居民垃圾分类意识。针对前期发现的垃圾分类问题,华漕镇持续深入走访居村、园区及企业商户,广泛开展实地调研,摸排梳理存在问题与原因,通过从细节入手促管理,以点带面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落到实处。
分类投放
龙虾壳也是“关键小事”
夏日即将来临,小龙虾已集中上市,华漕的小龙虾餐饮店里已是人气火爆。晚上6点,记者跟随镇城建中心垃圾分类办公室工作人员徐雪晶来到华漕小钱龙虾馆,向商户发放《华漕镇垃圾分类倡议书》,并实地检查商家垃圾分类情况。现场,就餐区域和后厨间分类设施配备齐全,分类标识规范清晰,分类海报张贴醒目,垃圾分类落实情况较好。
“店里每天大约产生干垃圾250公斤,湿垃圾600公斤,大部分是龙虾壳,高峰期,湿垃圾可能要有800公斤。”据龙虾馆老板介绍,为了保障店内用餐环境、做好垃圾分类,店里给每张餐桌都配备了湿垃圾桶,并提醒顾客配合做好垃圾分类。打烊后,店里再将干、湿垃圾分别汇总,第二天由镇环卫公司分类收运。
记者发现,在华漕镇垃圾分类倡议书上,还附上了垃圾分类“随手拍、随手改”二维码,市民可以随时上传不文明投放行为,成为垃圾分类的监督员。
“若发现小包垃圾乱投放、乱丢弃的不文明现象,垃圾分类志愿者可分别在整改前、整改中、整改后拍摄照片,按照小程序提示上传3张照片,小程序后台审核通过后,将自动记录为一次有效的志愿服务行为,并关联至上海志愿服务网。”徐雪晶表示,希望通过垃圾分类“随手拍、随手改”,进一步发动广大市民群众随时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垃圾分类情况,调动市民群众参与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小手牵大手”
社区垃圾分类不松懈
“老先生,先别扔,这袋垃圾还没分类。”下午5点,银杏新村垃圾箱房定点开放,志愿者严洪英做起了严格的“守桶人”。“我从2019年就开始做垃圾分类志愿者,已经是熟门熟路了,哪怕用黑色垃圾袋装着,我只要看一看或掂一掂分量,就知道有没有分类。”严洪英告诉记者,在银杏新村社区里有一支15人的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由社区居民代表、党员代表组成。
近期,志愿者们还积极参与到社区垃圾分类“敲门行动”,与居委工作人员一起上门发放《华漕镇垃圾分类倡议书》。“其实垃圾分类不难,有些人只是怕麻烦。所以我们更要守在这里,让居民知道垃圾分类不是‘小事’而是每个人的‘分内事’。”严洪英的“严格”在小区里出了名,而她的耐心也感染了不少居民,遇到不会垃圾分类的老年人与新住户,她总是一遍又一遍地教,不厌其烦地劝导居民做好垃圾分类。
近年来,银杏新村居民区不仅通过居民自治和物业管理等形成多方合力,参与垃圾分类行动,还通过“小手牵大手”,以孩子带动家庭,引导社区居民养成垃圾分类、垃圾减量、“零废弃”等可持续生活方式。
银杏新村居民区工作人员尚亮亮表示,社区正在筹备2023年暑期“小小垃圾分类志愿者”项目,将招募50位小志愿者参与到社区垃圾分类的巡查、监督工作中,带动家长们一起做社区环境的守护者。
截至日前,华漕已对40个小区内部分摄像头进行更换升级,利用“一网统管”系统主动发现垃圾分类问题,通过“物业直通车”自动派单,由物业完成问题整改,居委负责上门宣传教育,以闭环管理机制,帮助居民纠正小包垃圾乱丢弃等不文明行为。同时,华漕镇要求各村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垃圾分类一村一方案,结合村规民约、红色物业、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优化等工作,积极推进垃圾分类行动,严格落实长效管理制度。
据悉,根据区分减联办“五个一批”工作要求,华漕今年计划完成4个小区标准化垃圾房改造提升,建设2个垃圾分类2.0版精品示范居住区,打造1个精细化分类示范商圈,新建1座高品质、优服务的镇级可回收物中转站。华漕将不断巩固生活垃圾分类实效,展现垃圾分类“新时尚”面貌,全力推进减量化和资源化,提升市民满意度和获得感。
扫描随手拍小程序
垃圾分类“新时尚”
期待每位居民的加入
编辑:姚怡莹
供稿:浅晚月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如果您不想错过“今日闵行”,记得“星标”,并多点“赞”和“在看”,这样,每天新文章推送,就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您的订阅号列表里啦:)
Copyright 2015-2022 欧洲直播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23 联系邮箱: 58 55 97 3@qq.com